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,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,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……這個暑期,與天氣一樣火熱的是我校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掀起的火熱浪潮。

從7月3日開始,學校52支校級重點立項團隊開始陸續奔赴湖南、貴州、重慶、阿壩、涼山、甘孜、成都、雅安、達州等地,圍繞紅色教育、理論宣講、教育關愛、鄉村振興、基層治理、生態環保、藝術創作等多個主題開展社會實踐。
怎樣開展社會實踐?如何把社會實踐走深、走實?
校團委立足實際,通過強化頂層設計,出臺改革制度機制、創新組織動員、加強保障、完善考核機制等一系列措施,將實踐活動內容細化為8個方面共13項具體舉措,進一步明確回答了 “下到哪”“怎么下”“干什么”“怎么干”等問題,引導和幫助全校青年學生投身火熱實踐,了解國情社情,堅定理想信念,增長本領才干,立志做有理想、敢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。

截至目前,學校30支團隊成功立項全國重點專項實踐團隊,近4000名學生報名參加“逐夢計劃”2023年四川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,創學校歷史新高。

“涉綠水有思”團隊是全國重點團隊。在2023年四川省暑期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活動中,“涉綠水有思”團隊走進先鋒鎮保坪村,開展“三下鄉”綠色科考社會實踐活動,團隊成員把“大自然”化為“大課堂”,在實踐中提升生態文明素養。

管理學院學生志愿者走進沿灘區龍湖遠達社區,開展沿灘區2023年“青力青為”社區賦能行動暨助學支教志愿服務活動,在實踐中體會感悟如何發揮引領凝聚青年、組織青年、聯系服務青年作用。

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“希望之橋”小分隊走進屏山縣學苑街小學校,開展了科學實踐活動。
從實踐中來,到實踐中去。在一次次社會實踐活動中,校團委不斷創新社會實踐活動方式,打造大學生的校外“第二課堂”,幫助高校學子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,為學子了解社會、增長才干、奉獻社會提供實踐平臺和機會。

“在實踐中磨煉,在實踐中成長?!惫芾韺W院黃淇涵同學表示,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開闊了眼界,提升了認識,在實踐中汲取知識。
“學校團委為我們搭建了良好的實踐平臺,作為新時代青年學生,我要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,在實踐中培養社會責任感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?!?這是馬克思學院卿俐同學的心聲,也是我校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的生動寫照。

青春由磨礪而出彩,人生因奮斗而升華。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,川輕化學子堅持在“自找苦吃”中磨煉成長,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。52支隊伍,4000余名大學生,實踐足跡遍布22座城市、13家企業、17村(社區)、 5家科研院所、19個教育基地,完成社會實踐報告54篇。多支實踐團隊活動開展情況被人民日報、中國網、中國青年網、中國大學生網、自貢網、瀘州日報等中央省市級媒體專題報道。


